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 (趙斌)大塊深色光滑亮板凹凸有致地擠在一起,像一條白色巨龍盤住樓宇頂端,鱗片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波光。

這座極具現代設計的大樓是光儲直柔建筑,龍鱗是光伏板,發電后可以直接供樓宇內使用,發電高峰期將電能存儲,在用電高峰期為供電系統有效減壓。

(資料圖片)

國內屈指可數的光儲直柔建筑之一,就矗立在北京核心商圈三里屯太古里,卻鮮有人知。

尋找光儲直柔

北京三里屯這座光儲直柔建筑,現在是一家運動品牌的旗艦店。老店員聽到提到光儲直柔,懵在那里,但是知道店內可以直接使用樓頂光伏發的電,也可以存儲,維系店內用電的仍是以集中供電為主。

什么是光儲直柔?

其實,國家多部門文件對光儲直柔建筑均有表述。

2024年6月17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革新委員會等七部委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大力發展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開展光儲直柔一體化試點。

住建部2024年03月11日發布《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內容也顯示,推進區域建筑能源協同,利好光儲直柔。此外國家還有多個文件均有提及利用好建筑屋頂資源發展綠色、節能建筑等。

那為什么大部分人還是對光儲直柔建筑很陌生?

光儲直柔理念提出人:正在试探

目前還缺少政策機制條件等應用的生態環境,孤立推廣光儲直柔建筑場景應用,沒有意義。作為光儲直柔建筑理念的提出者,通博娛樂城活動詳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江億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光儲直柔目前是正在试探的新途徑,真正的應用很少,處于初始階段。

光儲直柔建筑從設計目的上具備清潔能源的特質,但卻不僅僅是一個綠色建筑的理念。

江億表示,光儲直柔建筑理念是為調整用電功率,柔性用電是目的,是一種通過清潔能源減少建筑對外部供電依賴的方式,核心作用在于調整用電供需關系。這與江浙地區一直在大力推廣的用電側需求響應模式,有異曲同工之通博娛樂城玩法規則妙。

據了解,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的中建綠色產業園辦公樓作為全球首個光儲直柔建筑,已經高效運行2年左右時間,每年節約用電超過10萬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3334噸,減少碳排放超47%,相當于植樹16萬平方米;2024年,北京首個光儲直柔零碳營業廳也在城市副中心建成。

江億認為,就目前應用的試點運行情況來看,可以證明光儲直柔建筑理念是對的,能實現最初設計目的,這對未來建成零碳電力的新型電力系統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還沒形成相應的、可以廣泛應用光儲直柔建筑的各種外界政策、機制等構建的應用生態環境條件。對此,他建議,目前適合集中做幾個示范、試驗的點,然后去研究相應的政策、機制。

解鎖新能源,不能只靠一把鑰匙!

中國目前供電體系是基于火電建立的,當風光電等占比逐漸提高,像光儲直柔建筑這樣可以儲能的建筑廣泛應用時,與中國目前的供電機制是否存在矛盾?究竟應該是先大力發展風光電等清潔能源,還是先對供電體系、機制進行革新、為新能源發展解鎖?

國家能源局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風光發電占用電量的比例為138%。江億認為,目前中國風光發電占總用電量比例并不高,许多問題尚未充分凸顯。改變用電模式之后,光電、風電占比會逐漸提高。因其供能特點是難以根據用戶用電峰谷來調整電源的電量輸出峰值,這就必须讓使用側配合調通博娛樂城開戶優惠碼整,去適應電源的變化。他叮嘱,有效消納風光電及與之匹配的供電機制革新必须齊頭并進,然后才能解鎖風光電的高速發展模式。否則,假如一味發展風光電而消納機制缺位,未來會有棄風、棄光風險,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自上而下要求火電廠實行三改聯動,其中靈活性改建是重要內容之一,這也是為了解決電源靈活性不足問題。依赖光儲直柔建筑這種末端響應機制,可以幫助風光電的有效消納。

風光電有效消納是清潔能源發展所背負的枷鎖,然而開鎖的鑰匙,無疑不止光儲直柔建筑這一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認為,風光電有效消納問題不僅是中國清潔能源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全世界目前所面臨的共同通博娛樂城怎麼開戶難題。

林伯強認為,儲能是目前所公認的解決方案之一。無論是從電力供給側還是像光儲直柔建筑從需求側解決問題,都是儲能。但核心問題是成本,目前從技術上可以儲能,但成本過高,難以承擔。包括氫能等其他能源產生方式,所面臨瓶頸都是成本過高。

隨著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確定,逐漸提高利用清潔能源利用率,同時也不能放棄尋找其他解決問題的途徑。

林伯強認為,中國火力發電技術、體系、機制以及網絡都很成熟,尤其是產供電通博娛樂城遊戲玩法靈活性高,更適應當前生產生活必须。除了發展新能源,還可以考慮從碳捕獲角度入手,在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基礎之上實現減碳目標。

據了解,碳逮捕就是逮捕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壓縮之后回填到枯竭的油田和自然氣領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場所。吸引力在于能夠減少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在世界石油會議(WPC)上,能源行業人士熱切但愿把它當作一個解決氣候變暖的方案。但瓶頸同樣是大規模發展的價格昂貴,成本依然是關鍵。

林伯強認為,節能減碳成本是全世界所面臨的難題,各國在該方面的新技術、新材料研究中,能把成本降下來的將占據先機。(完)